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了解公司最新动态、发展动向等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2010-11-02
三峡集团千亿扩张 2020年再造一个“风电三峡”
        10月26日,国开行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简称三峡集团)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根据这份合作协议,自2010年至2015年期间,国开行将向三峡集团提供500亿元人民币和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8亿元)的融资额度。         这笔超过760亿人民币的贷款将用于支持三峡集团开发大型水电、风电等新能源项目以及“走出去”业务。         风电目前已被三峡集团确定为除水电之外的第二大主业。近几年,三峡已经在国内建设多个风电项目,包括慈溪49.5MW风电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风电场及江苏响水201MW风电项目等。三峡已将国水投确定为三峡风电业务的运营主体,目标是2020年完成风电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再造一个“风电三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开行为三峡提供的贷款额度还包括40亿美元。这部分资金将重点用于支持三峡“走出去”发展。
2010-10-15
发改委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财税金融重点扶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10月21日说,我国将抓紧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院近日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涉及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为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事关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这位负责人说,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日趋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现有发展方式的局限性、经济结构状况以及资源环境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2009年,我国生产粗钢5.68亿吨,水泥16.5亿吨,分别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3%和52%;一次能源消耗达31亿吨标准煤,是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7.5%。而同期我国的GDP只有34万亿元,约合4.7万亿美元,占世界GDP54万亿美元的比重仅8.7%,这种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支撑发展的方式是难以为继的。         他说,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国际竞争优势,必须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加快培育发展物质资源消耗少、环境友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位负责人说,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有效缓解全球日趋严峻的能源、资源、粮食、环境、气候、健康等问题,也将决定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方向的依据         这位负责人说,为进一步集中力量,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快速健康发展,国家从上述七个产业领域中选择了若干重点方向作为现阶段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从节能环保产业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适应产业绿色发展的国际趋势,结合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巨大压力,我国将以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和再制造产业等环保产业新业态。         从新能源产业看,绿色新能源技术发展和产业化是解决能源危机、优化能源结构的根本出路。未来我国应积极发展新一代核能;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看,信息技术正在纵深发展并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新一代信息技术依然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核心技术。         从生物产业看,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是从根本上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大领域,将对改变消耗自然资源的传统发展模式、构建绿色可再生产业体系、促进人类健康产生革命性影响。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对于加快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瓶颈。其发展要以发挥我国在纳米、超导、稀土等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为基础,以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巩固学科研究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制备技术和装备,大力推进新型材料产业化,大力推进大宗高端材料规模化生产应用。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看,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行业升级转型的方向。当前,我国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以产业联盟系列化为途径,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形成知识产权,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突出财税金融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作用         这位负责人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当前,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财税政策引导社会投资、激励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力度不够,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应在充分发挥企业投入积极性的同时,切实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国家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撑作用,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创新支持方式。         在财政支持政策方面,国家决定提出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和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的作用,重点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的资金投入,专项集中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等,引导创业投资发展。         在税收激励政策方面,我国将切实完善税收激励政策,重点从激励自主创新、引导消费、鼓励发展新业态等角度,针对产业的具体特征,制定流转税、所得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支持政策,形成普惠性激励社会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手段。         这位负责人说,针对一些重点领域突出存在的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有关部门将建立促进“三网”融合高效有序开展的政策和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新能源配额制,落实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资源税费调节机制;加快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         有关部门还将制定上述决定的实施细则,编制相关产业具体规划,研究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措施,并落实专项资金。
2010-10-11
中国风电发展路径当取欧美所长
        在新能源领域中,风力发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特别是环保、绿色的特点,更使其成为我国以及诸多风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发展新能源的重点选择。         目前,中国风力发电产业仍缺乏一个完备的线路图,虽然有中长期规划,但事实上项目的整体上马速度非常快,远远超过计划速度。但是虽然行业整体扩容迅速,但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果不快速解决,将会形成极大的隐患。         欧美风电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可供中国企业借鉴的经验有很多。其实,这个领域无论对于哪个国家来讲,都可谓是朝阳产业,没有哪个国家拥有完全成熟的经验。为此,全行业必须相互合作、实现共赢,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         风电不是一种稳定的供给能源,准确预测风量大小都是不现实的。而且,风能的曲线几乎是不可能与消纳(消受、容纳)曲线吻合。如何有效解决风能供给的稳定性?         我国的一向做法是,风电、水电和火电打捆外送。也就是说,上马风能发电的地方要同时上马火电或者水电,以一种可控性较强的能源供给方式来调节风能的稳定性问题。比较传统的方式是,每个风电场都需要配套别的能源供给方式,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成本毫无疑问是偏高的;而且,也是一种严重的重复建设。         风车王国,也是现在实力强劲的风电王国——丹麦,给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做法。丹麦本身的消纳能力有限,自身并没有建设大量的水电和火电项目,而是采取依托北欧其它国家的水电及德国的火电进行调节。         这种跨国的联动方式带给中国的启示便是,打捆外送的方式是将能源的供给问题完全推卸给新能源发电项目的省份或地区,用电地区只是坐等稳定能源的到来,这是一种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         因此,拥有不同优势能源的省份应该积极联合起来,采取共享的形式,由火电、水电资源丰富的省份整体负责国家规模以上的风电发电项目的调控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减少能源项目的重复建设问题。         而且,这种合作方式应该更加智能化。目前,美国正在努力突破联邦体制的限制,建设跨州的高压电网建设,以充分利用不同地域风电出力特性及共享调峰电源。这就对电网提出了很高要求,总体的解决方案仍需要由国家牵头进行研究并解决。风电材料设备         企业合作才能共赢         上网难,是目前我国风电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风能的不稳定性,以及调节的困难性。技术突破固然是硬道理,但如何快速赶上欧美先进水平,我们仍需借鉴欧美的先进经验——企业合作。         必须明确的是,企业间的合作必须充分重视风险控制,中国风电领域的合资企业数量比较多。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冲击,这些企业的外资方有不少都受到了较强冲击,中国风电领域一度面临外资撤退的难题,整个行业的脆弱度值得关注。以IBM为例,其能源与公共事业部正在致力于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合作。合作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案例也非常多,甚至也有与国家层面的合作。比如,在岛国马耳他,该国以前的发电完全依靠进口的矿物燃料,为确保为该国设计一套能够提供价格适中的、安全环保的能源,IBM与马耳他国家电力和水事业公司展开合作,帮助他们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智能电网和完全集成电力和水系统的国家。上网难的问题并非是由于国家电网公司对话语权的垄断,而是其与发电企业之间尚未建立起足够通畅的信息交换通道。也就是说,国家电网公司也为不能兼顾到所有企业感到为难。特别是对于风力发电的企业,由于其电能的预测性难,为了保障电网的整体运营,目前确实难以对这些企业投入较大关注。         但这并不成为企业之间缺乏交流的理由。如果缺乏任何一方面的企业参与其中,风力发电上网难的问题将始终无法解决。此外,风能设备、发电企业等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也必不可少。而且这个合作也不一定要局限在国内,比如,前不久,加拿大Sandwell国际工程集团就表示,希望能够与我国福建的企业在风能发电等项目上开展合作。         随着全球资源的逐渐稀缺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电力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电网企业普遍已经将智能电网作为未来电网的发展目标之一。中国企业也已经在密切关注这一动向。         目前,已有的智能电网技术主要应用于配电和用电领域。配电领域的智能化就是减少人工操作的比重,目前该领域的应用情况还非常有限。用电领域主要是针对家庭安装的智能设备而言的。这些设备投资小、效果明显,目前已有应用。 但目前,人们关注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发电和输电领域。而这部分的重点之一就是新能源发电项目如何有效介入电网。         在欧洲,丹麦、德国、西班牙等国家的电网非常坚强,并且通过大容量的跨国联络线与邻国实现互联,保障了丹麦等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有效进入网络。而美国目前正在努力突破联邦体制的限制,建设跨州的高压电网建设,以充分利用不同地域风电出力特性及共享调峰电源。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保障风能发电的稳定性。由传统能源的优势地区负责调控主要有两种方案,一是由这些传统能源基地分别向每一个风电基地提供调节方案,另一种方案就是在保障风能发电上网的前提下,通过总体电网的调控性来确保总电量的稳定性,并由电网进行整体分配。         后一种方案对于整体电网的稳定性和智能性,显然具备更高的价值,但是实现起来却非常有难度,特别是如果在短时间内出现极大的输出差值的情况下,补平的困难性很大。因此,仍需要增加储能设备的投入,使其能够尽可能保证正常的供电效果。国家风光储输示范项目目前已经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展开,将于近期正式完全投入应用,积极探索风电发电输出功率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正是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之一。
2010-09-30
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将全面完成
        9月14日,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装机容量突破500万千瓦大关,达到了501.8万千瓦,离一期工程的516万千瓦规划相差不到14万千瓦。         “现在使用的都是1.5兆瓦的风机,再有94个风机,就达到516万千瓦了。”酒泉市发改委副主任吴生学说。         酒泉市委书记李建华说,预计在9月20日前,酒泉风电基地装机可达516万千瓦,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建设工程可全面完成。         如今,沿古丝绸之路西出嘉峪关,即可看到森林一般的“风车阵”,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在甘肃河西走廊浩瀚的戈壁沙漠上已成规模。         作为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风电基地2009年8月8日开工奠基。记者在玉门市、瓜州县风电建设现场看到,拉运风机和叶片的车辆穿梭不息,长达200多公里风电场建设工地上,吊机林立,机声轰鸣,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         在风电场建设的带动下,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也快速发展。仅酒泉风电设备产业制造园就落户29家企业,其中中国风电设备总装的前“三强”华锐、金风、东气,以及叶片制造前“三强”中材、中复、中航等全部落户园区,今年前7个月销售收入就突破百亿元大关。         为风电场配套的甘肃瓜州到永登的750千伏输电线路也在紧张建设中,将于10月份建成。“届时,酒泉风电基地的电力输送问题将得到很大缓解。”国家电网甘肃酒泉超高压输变电公司经理刘世斌说。         按照国家规划,酒泉风电基地一期今年底将实现装机516万千瓦,2015年实现装机1271万千瓦。在一期建设工程接近尾声的同时,二期工程755万千瓦风电项目也完成测风、规划选址、预可研等前期工作。
2010-09-25
6MW风机再燃风电技术路线之争
        2010年9月2日,金风科技召开股东大会,正式通过将公司原5.0MW机组研制项目容量升级至6.0MW的议案。近几年,随着国内风机大型化趋势的升级,业内对于直驱与双馈技术孰优孰劣的讨论也更加激烈。目前,国内以直驱技术为代表的企业主要是金风科技和湘电风能,以双馈技术为代表的企业主要为华锐风电,业内人士分析,这两种技术的最终走向,将直接决定上述企业的经营业绩。         6兆瓦叶片成为国内最大        按计划,金风科技将于2011年完成6.0MW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的总体设计及零部件详细设计,2012年6月底前完成首台样机安装。目前,6兆瓦风机为国内最大风机机组。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6.0MW机组采用的永磁直驱技术与金风科技已经进行小批量化生产的2.5MW机组技术路线基本相同。这项技术,也是被众多第三方认可的海上风电技术的大趋势。           2007年,世界上只有金风科技和德国的ENERCON公司生产直驱风机,而近年来随着机组容量增大,同时电网对于风电并网的要求日趋严格,直驱技术尤其是永磁直驱技术的性能充分展现出对电网的友好性,风电巨头西门子、GE等公司也纷纷涉猎永磁直驱领域。        摩根士坦利在其亚太区风力发电研究报告中称:直驱风力发电机在海上风电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因为减少的齿轮箱维护成本超过了增加的初始投资成本。同时为了解决没有了齿轮箱,技术上会增大风机重量和体积的问题,引入了永磁技术,永磁直驱技术还具有自身励磁的优势,大幅降低电能损失,可以提高总体效率3-5%。        彭博新能源财经在其近期风电研究报告中也明确表示,未来海上大风机5.0MW及以上将向直驱永磁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风力发电机主要分直驱与双馈两种技术路线。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秘书长祁和生认为,直驱技术由于没有齿轮箱会因此会减少故障率,对于海上风机而言,没有齿轮箱也减少了润滑油泄漏污染海面的危险。        湘电风能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和双馈机型相比,直驱风机采购成本每千瓦也就高个70-80元,但在发电量和维修量上,却优势明显。        但直驱技术也并非没有短板,发电机散热与机头载荷,就是困扰直驱技术的两大问题。由于直驱机组机头重量过重,会导致机舱和轮毂的联合处的磨损。尽管省去了齿轮箱,但机身更大,所用钢材也将更多。        而双馈作为经历过长时间检验的成熟技术,一直被维斯塔斯、华锐等企业所青睐。        维斯塔斯(中国)产品经理薛一景表示,维斯塔斯之所以一直采用双馈技术,主要原因是直驱技术还有待成熟,可靠性还有待检验。目前欧洲几个大型海上风电场,使用的都是双馈技术。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维斯塔斯机型采用双馈技术,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风速稳定,没有风沙,而且电网稳定,对谐波容忍程度高,加上齿轮箱确实质量过硬,所以没有采用直驱的动力。        曾经有业内人士拿显像管电视与液晶电视比喻双馈与直驱技术,认为直驱将来对双馈技术的替代,将不可避免。但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还不能说直驱就是风电机组的下一代技术,直驱技术的市场表现,至少还要几年才能显现出来。风电材料设备        相反,这两种技术正有逐渐融合之势,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已经开始生产兼顾两种技术优势的半直驱风机。业内人士表示,半直驱如果传动和载荷做得好,可能兼顾直驱和半直驱的优势,但如果结合得不好,其结果可能会正好相反。
2010-09-25
国务院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会议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一)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二)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三)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四)深化国际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五)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制定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会议强调,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2010-09-15
风场建设乐亭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动工修建 将采用5MW国产风电机组
        日前,在乐亭近海海域上,经过6个小时的定位,一根65米长的钢管桩被牢牢地打入海底,标志着乐亭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前期工程测风塔开始动工修建。这一测风塔是该县为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顺利运行而建造的第二座海上风电测风塔,投资达1000万元,将为乐亭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的选址、装机编组和投资效益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风电材料设备风电作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的能源政策,海上风电相比陆上风电资源更加丰富。乐亭拥有124.9千米的海岸线,可供利用的风资源达3700MW,资源非常丰富。该县接临吞吐量突破亿吨的唐山港京唐港区,境内拥有120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聚集区。同时,以首钢、唐钢等大型钢铁项目制造企业作支撑,铁路网公路网四通八达,具备了做大做强风电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为加快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建设,该县早在去年初就聘请上海勘察设计院专家编制了《乐亭县海上风电规划》,规划乐亭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总容量350MW,通过了专家评审,进入审批阶段。今年年初,该县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了200MW海上特许经营权招标项目,拟采用5MW国产风电机组牞装机规模600MW以上,预计投资120亿元以上,规模之大在国内首屈一指。为保证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高效运行,该县成立了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前期筹备组,拟定了框架协议,推动前期工作高效开展。乐亭县政府、国电电力、华能、河北建设、华锐公司、三一电气将在9月中旬曹妃甸经贸洽谈会上正式签订六方协议,使乐亭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进入实质阶段。
2010-08-30
《新兴能源发展规划》给中国风电装备产业带来了什么?
        7月20日,国家能源局在北京举行2010年上半年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江冰在会上对外透露,《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已经成稿,准备上报国务院审批。至此,业界瞩目的“新能源发展规划”终于闪亮登场,并正式命名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从2011年至2020年,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         在一个合适的时间节点,《新兴能源发展规划》看起来为中国的风电产业送来了它最需要的东西:资金、时间和市场。用“合适的时间节点”来形容中国风电产业所处的时期,还是比较恰当的,仅仅经历3年的市场培育和2年的快速发展,中国风电设备产业已经处于过剩:2009年,中国风电装机增量为9GW,同比上升92%,但风机产量高达13.7GW。据预测,2010年国内风机产能有22GW之高,但需求为14.2GW;中国目前风电机组生产商约为70家,90%的市场份额集中在10家生产商;中国企业最擅长的价格战从去年就已经开始,陆地风电千瓦的价格从2008年的9100/千瓦下降到今年5月份的5400/千瓦,价格继续下降已经成为行业趋势;低端建设、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最终导致低价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已经不可避免,尽管“优胜劣汰”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法则,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国风电产业而言,一场过于激烈的市场洗礼就有点残酷。          现在,《新兴能源发展规划》来了,它能给中国的风电产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吗?         《新兴能源发展规划》不仅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包括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比如洁净煤、智能电网、车用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等的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等的部署规划。5万亿的投资计划经过10年的逐次分配,最终再到各个领域之后,每个领域每年所获得的“照顾”,已经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另一方面,风电装备产业已经被界定为产能过剩产业,早在2009年9月,国务院批转由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上报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严格控制风电装备产能盲目扩张。作为对国家政策的强化和延续,近期国内几家风电设备生产企业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已经被变相叫停。国家抑制风电行业产能过剩的一系列举措,虽然经过地方的层层对策之后,给予风电装备行业的影响被大大削弱,但是行业资金的渠道和来源已经无法和以前相提并论。         《新兴能源发展规划》看起来给了中国风电设备生产商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理想状态下,10年时间完全能够培育出一个成熟产业;而现实的状况是,中国的《新兴能源发展规划》给予全球风电设备厂商一个平等的机会。         2010年1月,中国取消了有关“风电项目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的扶持性规定,原先“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厂不允许建设”的规定被取消,在天津濒海新区,全球五大风机厂商中的维斯塔斯、苏司兰、歌美飒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5月,歌美飒技术集团在吉林建立风电基地;7月,“新兴能源发展规划”出炉。客观的说,外企在中国投资的风电装备基地,要在2011左右才能完全达到规模化生产和产生成本优势,但是更多在去年和今年投资兴建的中国风电装备厂商也要在2011年才能达到量产,在纯粹市场化竞争中,《新兴能源发展规划》没有赋予中国风电设备商更多的时间优势。         根据《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我国将在甘肃、新疆、河北、吉林、内蒙古、江苏六个省区打造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具体细化后,在2015年以前,中国陆上风电每年大约需要10000台风电机组(按照单机组1.5MW计算),但在2010年,中国的风电机组产能已经达到1550台。兆瓦级风电机组成为我国未来风电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数量已超过70家,风叶生产企业50多家,符合《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能够规模化提供兆瓦级风电机组的共有7家,而能够提供兆瓦级风电叶片的主要有14家,但是到2011年,2009和2010年投资的风电设备生产基地将陆续投产,风电设备将由产能过剩而变成产量过剩。         与此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介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风电运行控制技术规定》以及《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规范》等多个配套规定,对于风电设备企业的影响和限制也将日益显现,特别是对于刚刚起步的风电设备企业而言,限制会比较多,最后的结果是,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公平的分到它所期望的市场份额,这就好比吃蛋糕:一个直径1米的蛋糕如果进行平均分配,对于100个人而言是公平的,但是市场的游戏规则是强者先得,蜂拥而上之后的结果是有很多人吃不到。         风电作为新能源产业之一,“技术创新”才是其核心所在,新能源市场的成熟,首先要以技术的不断革新作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技术的不断创新将生产成本降低,将单位风能转化为有开发价值的电能,风能才能发展成为独立的具有商业价值的新能源。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利润主要来自政府的补贴,平均下来,风能每发1度电,政府的补贴是0.25元,到2020年我国的风电装机可能达到1.5亿千瓦,即使按照每年3000个小时的发电时间,补贴数额之大,也将成为政府不可承受之重。《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的时限是2011年到2020年,可以认为政府对风电产业“照顾”的一个期限,但是这个期限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风电行业的技术研发获得根本性突破,无论技术性突破来自于国内或者国外,国家政策都有可能顺势做出调整,我国风电设备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都会产生全新的变化。         对于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不是来源于市场而是国家政策,这是我国的特色之一,风电装备产业更不例外,尽管风电还没有商业价值,但是政府补贴却能够让风电企业旱涝保收,补贴由中央提供,业绩和GDP归属地方政府,目前国内已经有10个省市提出和正在建立风电产业园区,《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让抢得先机者热血奋勇,旁观者跃跃欲试,关键的问题是:新能源的“新”关键在那里?如果我国将新能源做成了新能源的低端行业,仅仅是通过国外技术转让的方式进行整机组装,即使10年之后,中国的风电装备遍布全世界,中国仍然是全球风能产业的打工者。  
2010-07-26
5万亿出炉“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终于掀开面纱
      7月20日,业界期待已久的“新能源发展规划”的面纱终于掀开,并正式更名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据相关人士介绍,该规划经过多次的修改,完善,目前已经形成定稿,并已通过发改委的审批,将按照有关程序上报国务院。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     此次,国家5万亿的出炉主要重点围绕围绕非石化能源比重和碳减排这两个目标展开,是属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范畴。     评论:5万亿要花在刀刃上 7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江冰透露,《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已形成比较成熟稿件,准备上报国务院审批。该规划提出,从2011年至2020年,将累计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将可增加产值1.5万亿元。   之前盛传的“新能源”规划如今以“新兴能源”发展规划面貌出现,江冰说,这是因为规划不仅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包括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比如洁净煤、智能电网、车用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等的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等的部署规划。         在2008年以来的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新能源产业作为引领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在我国,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同样是改善能源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的契机。 未来10年,5万亿元的投资将怎样撬动我国经济的新一轮发展,答案有着巨大的想像空间。如何将这一大笔钱花到刀刃上,切实推动新兴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平地起高楼”的新能源领域,如何在抢占制高点的同时避免盲目投资,则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智慧。         近日的一则报道值得反思。过去两年内,一家名叫“全球水电工业公司”的美国企业,携“太空太阳能”等高科技概念,与多个地方政府签署了太阳能发电的框架协议。其投资计划动辄以数十亿欧元计,规划发电总量达到中国2020年光伏发电规划总量的25倍。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仅为7.5万美元,其技术的先进性亦存疑。迄今为止,除了某合资公司的前期费用8.2万美元外,其他协议投资再无动静。   这样的事例让那些兴致勃勃招商引资的官员有些尴尬。在没有经过仔细审核,连对方注册资本多少都“的确没注意”的情况下,就拍板敲定投资协议,其发展新能源产业之心是否太过迫切?而类似情况可能还不是孤例。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大规模商用,将带来能源利用方式的一场革命,市场空间巨大,作为投资项目而言无疑极具吸引力。但它所包含的技术可能不像传统产业那么容易搞明白。多年来,若干版本的“水变油”闹剧就是典型例子,最近就有专家提醒,警惕“水变油”借壳新能源卷土重来。         为了更好地识别、筛选有前景的新能源技术,建立统一的权威技术评估机构至关重要。当前,一些地方对新能源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批提高效率固然值得倡导,但项目评估一定不能简化。即便肯定了技术优势,也不宜操之过急大规模产业化。由于新能源产业近几年爆发式增长,很多产品从研制到批量生产周期太短,如果产品研制中的问题在大量投放市场之前没有充分暴露并有效解决,将来可能出现大面积设备故障,造成重大损失。“大干快上”的隐患显而易见,发展新能源这种新鲜事物需更多耐心。       事实上,由于政策鼓励,进入门槛又低,近年大量企业涌入新能源领域。据了解,近20个省份在申请或已建立新能源产业基地,其中大多数打出太阳能和风能牌。有数据显示,我国光伏产业近5年来每年增长近150%,风电增长也是翻倍。产能井喷直接导致低价竞争,甚至恶性竞争。而一个背负新经济增长点的产业,不应该从上马伊始就伴随着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阴影,对各地方而言,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项目着实需要更多理性。       自主核心技术欠缺仍然是掣肘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生产光伏电池的主要设备和原材料还需大量进口,风力发电机兆瓦级以上技术主要依靠国外技术转让。因此,增加新能源技术的科研投入迫在眉睫,如果只满足于在新能源产业的制造部分不断扩大产能,则偏离了借此转型升级的方向。       此外,发展新能源产业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和能源消耗问题仍需科学评估。如太阳能发电一直面临原材料多晶硅高耗能高污染的质疑。如果新能源项目变成了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无疑与大力发展该产业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在环保设备添置、环保技术研发上,该花的钱一定要花。 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还须三思而后行。
2010-05-14
未来10年全球海上风能将大幅扩张
         从美通社(亚洲)获悉,能源研究机构Emerging Energy Research (EER) 的一份最新市场研究显示,在欧洲公用事业(2311.214,29.79,1.31%)的引领下,海上风能产业未来10年将大幅扩张,2020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预计将增长至近450亿千瓦。EER 指出,随着短期内北欧大型公用事业项目推动该产业发展,该产业也将为北美和亚洲海上风能的发展提供舞台。   EER 高级风能分析师爱德华·萨拉(Eduard Sala de Vedruna)表示“尽管成本和物流方面的挑战使得全球海上风能市场的发展有所放缓,但是由于欧洲公用事业项目提高了对海上风能的关注,该产业如今正不断扩张,过去8年装机容量从7亿千瓦增长到15亿千瓦。”   目前,亚洲和北美正向欧洲寻求技术和成本基准。EER 称,2010年至2020年期间,全球海上风能新装机总容量的近25%将来自这两个地区。   萨拉指出:“海上风能很大程度上依旧是一个由英国领导的欧洲产业,紧接着是德国、瑞典、荷兰、比利时和丹麦。”EER 预计亚洲将于2014年开发海上风能市场,由中国和韩国主导。EER 称,在北美,美国深水风能(Deepwater Wind) 和加拿大奈昆(NaiKun)的试点项目可能在2012年之前完成,预计202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60亿千瓦。
2010-04-02
弘毅高盛等1亿美元投资中复连众 获30%股权
           一边是国务院点名警示产能过剩,一边却是投行、PE不惧风险的介入。 3月30日,联想集团持股的弘毅投资、高盛集团、江苏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投行、PE公司,出现在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复连众”)。弘毅投资、高盛集团和江苏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这3家公司共投资1亿美元获得大型央企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中复连众30%股权。 “逆势”入股 “在这3家公司中,弘毅投资持股最多,持有中复连众约16.5%股权。”中国复合材料集团公司(下称“中复集团”)董事长张定金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中复集团是中复连众母公司。3家公司入股后,中复集团在中复连众中原有的股权被稀释,将持有约65.5%股权。为了给管理层进行激励,中复连众管理层还将持有剩余约5%的股权。 2009年,中复连众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45%,生产叶片4320只,成为国内最大的风机叶片制造商,也是全球第二大风机叶片生产商,仅次于丹麦LM公司。 作为中国水泥行业的龙头,中国建材集团进入风电行业较晚。2007年1月6日,中复连众通过收购德国第二大风力发电机叶片生产企业——NOI叶片公司,迅速成长起来。那是中国风电设备企业首次进行海外并购。 张定金表示,很多投资公司都希望投资中复连众,但是中复集团必须保持控股地位,不能出让太多股权。 中复集团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建材(03323.HK)旗下全资子公司,所以中复连众目前已是上市资产。根据投行和PE过去的投资经历,投行和PE一般都是选择准备上市的公司,公司上市,在获得高额回报后撤离。 “并非所有投行和PE都这样,还有一部分投资是看中行业企业的经营收益。”张定金说。 高端产能不过剩 去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点名批评风电设备存在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去年10月19日,发改委等十部委又联合发文指出,风电设备产能超过装机规模一倍,若不及时调控,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 对于风电行业产能过剩争议,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有自己的见解。“我也注意到,目前有一种声音认为风电行业产能过剩,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他告诉本报,“但目前认为风电行业产能过剩为时尚早,这个行业看上去很容易做,但是高质量、经得起考验的风机不仅不过剩,而且还很少。” 在他看来,与许多一般产业不同的是,风电行业是一个高科技行业。 “从另一个角度看,任何一个好的行业,都容易过剩,既然是一个好的行业,大家都想去投资。”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目前有几十家企业在生产风机叶片,但是真正能生存下去的企业不会很多。 中复连众目前主要瞄准海上风电市场。随着陆上风电资源不断开发利用,不占用土地、单机能量产出较大的海上风电越来越受到关注。 根据中复连众总经理乔光辉的介绍,海上风电年利用小时长、风速高,机组发电量一般比陆地高出20%,中国近海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千瓦。
2009-07-27
全球新能源投资首超煤炭石油 中国正"追风逐日"
        6月3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09可持续能源投资趋势》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用于绿色能源的投资总额,已超过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领域的投资额。报告显示,全球绿色能源投资已经从2004年的300亿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1550亿美元,超过用于煤炭和石油开发的1100亿美元投资额。业内人士说,这也就意味着从2005年到2008年年底,全球绿色能源的投资额在4年时间内增长了4倍多。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说,风能是全球绿色能源投资额最集中的领域,各国投资额合计超过518亿美元,而投资额增幅最大的领域是太阳能,同比增幅达49%,达到335亿美元。          2008年,中国成为亚洲投资重点,投资额同比上涨18%,为156亿美元,主要用于风能和生物能源项目。            政策利好 新能源屡获补贴              近几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四处寻找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动用了巨大的外交资源,同时也投入了相当多的外汇储备,使得中国对外获取能源的边际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昂。            其次,则是出于对国际原油价格重新上涨的担忧。2008年国际油价的疯狂上涨,无疑给了中国一次极大的心理冲击。             今年3月份,财政部联手建筑部对光伏产业出台了“光伏屋顶计划”,财政部还将实施“金太阳”工程,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              6月初,国家能源局表示即将出台《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光伏及核电运行的总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5亿千瓦、2000万千瓦和8000万千瓦。            而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又印发了《关于2008年7-12月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可再生能源222个发电项目上网电量84.44亿千瓦时,补贴金额约20亿元。          《通知》明确,此次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贴范围为2008年7-12月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价高于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公共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运行维护费用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网费用。            其中,发电项目222个,上网电量84.44亿千瓦时,补贴金额约20亿元;公共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60个,补贴金额约1700万元;接网工程133个,补贴金额约5700万元。对纳入补贴范围内的秸秆直燃发电项目按上网电量给予临时电价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1元,补贴项目35个,补贴金额约1.4亿元。            因此,由于目前政府强有力的推动,风能和太阳能在中国发展十分迅猛。2008年年底以来,整体“新能源”板块在流动性推动及政策刺激的双重作用下发生大幅上涨,相对底部涨幅达129%,资本在这一领域的投资活跃,也是看到了“新能源”终将改变现有能源供给状态的长远未来。           地方积极 又一个“掘金场”              新能源发展的迅速来源于对未来前景的看好, 2008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上“新能源”概念股受到追捧,各地也一时兴起了一批新能源产业基地、光伏产业园区、风电设备制造商等等。而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风能发电和生物燃料项目是最活跃的投资项目,中国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风能市场。           据了解,中国目前有近20个省份都在申请或已建立新能源产业基地,其中大多数打出太阳能和风能牌。进入6月,各地关于新能源基地的建设更是进入“井喷期”:           6月10日,北京新能源产业基地在延庆经济开发区揭牌;           6月22日,江苏响水县委副书记、沿海经济区工委书记杨毅坚与美国新能源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吴安琦博士签订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项目协议书;           6月24日,杭州市市长蔡奇高调宣布,要把杭州建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低碳城市;     同一天,我国唯一的“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和太阳能综合应用示范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设备生产基地--保定,对包括美联社、路透社等32家外国媒体的50名记者宣布:保定已拥有光伏发电及应用设备制造、风电设备制造等新能源相关企业170多家。         2008年,保定•中国电谷的硅片、电池及组件产量282兆瓦,占全国总量的15.7%,居世界第六;风电叶片产量274万千瓦,占国内市场的40%,居全国第一;           6月25日,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健身对媒体说,力争用20年时间把甘肃打造成全国重点的新能源建设基地……            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全国风电开发建设规模有望超过1亿千瓦。初步计划在河北、内蒙古、吉林、甘肃、新疆、江苏、山东等省份建设10多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形成若干个“风电三峡”,风电在局部地区电力供应中达到较高比例。              因此,业界分析判断,振兴规划目标值增加后,意味着相关配套政策将提速,而要实现2020年规划总目标,预计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以上。             改变困局 电力企业的新出路           据业内人士分析,由于近年来煤电价格一直处于顶牛状态,传统能源企业中电力是最迫切改变煤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而新能源理所当然的被电力企业视为新出路。            国电电力率先进入。中国国电电力集团在五大发电集团中率先进入太阳能领域,已于2008年10月在宁夏成立了多晶硅的项目公司,投资50亿人民币,分两期建设,年产5000吨多晶硅,一期2500吨,计划于2010年10月竣工。           2009年6月24日,国电电力公告拟投资23.5亿元在内蒙古合资建设总产能规模为1万吨的多晶硅项目,一期工程按3000吨/年建设。国电新能源公司以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为主。目前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88万千瓦,中国排名第一,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六。            集团计划在2011年光伏电池达到300MW,2012年达到600MW。积极推进光伏发电项目,与青海、新疆签订能源合作协议;集团下属龙源电力公司与青海格尔木政府签订200MW大型荒漠并网光电投资协议书,全部工程在2011年年底建成投入运行。           华电集团稳步推进。2007年9月,华电集团成立全资子公司华电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集团新能源业务范围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小水电、分布式能源,也包括潮汐、地热等新能源,目前以风电业务最大,今年年底装机超过100万千瓦,策略是以风电为龙头,跟踪太阳能、生物质发电。            集团在上海普陀的一个1.4MW太阳能项目,已于2008年获得国家批准。下一步,集团还将在青海、甘肃、内蒙做前期工作。5月17日,华电新能源公司与盐城大丰市人民政府、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三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建设江苏沿海潮间带及海上风电项目。此外,华电还完成了在辽宁铁岭镇西堡风电场和江苏华电海上风电的战略布局。           大唐集团积极参与。大唐集团致力于发展风电、太阳能、垃圾发电和生物质等新能源。3月26日,大唐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大会在集团公司本部举行。截至2008年底,集团风电装机容量88万千瓦,计划到2010年年末达到200万千瓦,2013年年末达到500万千瓦,2018年年末达到1000万千瓦。           集团计划2010年-2013年太阳能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建设目标100MW;2014年-2015年建成200MW太阳能光伏电站;远期“十三五”期间内,计划装机容量达到1000MW。           神华集团初步尝试。中国神华集团下属新能源公司--国华新能源公司,以开发风电和太阳能为主,风电装机容量2008年底为80万千瓦,2009年底将达到100万千瓦。           集团对太阳能产业予以战略性考虑,将之定为未来发展的重点。目前集团在太阳能方面做了前期的研究和试验项目,下一步将在河北省尚义地区开展科研1MW和屋顶1MW的计划。           集团计划到2011年至少做成10MW的项目,2015年做到50MW,2020年至少做到200MW的规模。